最新入驻企业:
  • · 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
  • · 玖富集团
  • · 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百度控股有限公司
  • · 瓜子二手车网
  •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北京当当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
  •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 名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 国美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 哈尔滨天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 哈尔滨市尚福酒业有限公司
  • . 黑龙江农垦黑土传奇食品有限公司

【市场动态】一季度车市销量同比增长10.6% 车企淘汰赛已悄然来临

时间:2024-04-16 11:36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在前两个月车市销量实现超预期增长后,今年第一季度车市以何种结果收官,关系着上半年的汽车市场发展。

      4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汽车产销数据显示,3月,国内汽车销量完成269.4万辆,环比上涨70.2%,同比增长9.9%,单月车市销量在重回正增长轨道的同时,也为整体车市发展如期完成既定推广目标注入更多信心。

      不过,伴随着汽车市场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即便在车市规模如期增长的背景下,也有部分车企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产销量均超660万辆

      10%以上,是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汽车市场交出的成绩单。

      今年以来,受大规模汽车“价格战”、多家新造车品牌的持续冲击,以及汽车经销商盈利比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汽车市场承受了较大发展压力,但国内车市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仍是车市增长的重要源泉。

      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至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60.6万辆和67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4%和10.6%,不仅实现一季度开门红,还创2019年以来的同期新高。     

汽车月度销量及增长率。资料图片

      这样的市场表现,超出了行业的普遍预期。受政策切换、车市运行周期、汽车经销商促销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国内车市往往呈现出前低后高的市场表现。其中,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汽车累计销量更是呈现-6.7%,“救市”一度成为车市发展的主旋律。

      在原本车市传统淡季,为何今年一季度车市表现尤为抢眼?

      具体来看,3月乘用车市场表现较为抢眼,当月产销分别完成225万辆和223.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6.7%和67.8%,同比分别增长4.7%和10.9%。在乘用车主要品类中,与2022年同期相比,SUV销量呈两位数增长、轿车销量小幅增长、MPV和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呈不同程度下降。

      整体来看,一季度乘用车销量实现同比增长10.7%,是助推车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一季度乘用车终端消费市场表现良好,原因在于一季度很多车企采取降价措施,使部分热销车型在2023年“价格战”的基础上市场售价进一步下降,产品性价比优势更加凸显,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刺激购车作用。

      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至3月,传统燃料乘用车中,微型、紧凑和中型销量同比呈现正增长;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紧凑型,累计销量212.8万辆,同比增长4.9%。同时,10万元至20万元、40万元至50万元价格区间销量同比呈现正增长,其中15万元至20万元价格区间涨幅最大;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10万元至15万元,而这一价格区间恰恰是紧凑型乘用车占比最大的细分市场,符合目前国内汽车消费市场需求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受政策限制影响较大的皮卡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月4日,河南省郑州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发布最新消息,从3月15日开始,郑州市取消所有对于轻型多用途货车(皮卡)的禁限行政策。这意味着河南省实现了皮卡解禁,皮卡在河南省获得了与普通乘用车同等的路权。

      3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交警部门发布《关于南宁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通告》,宣布自5月1日起,南宁市将对车辆限制通行管理措施进行调整,并在多条货车通行限制中注明“皮卡车除外”,有效期为5年。

      一个月内,多地接连释放放宽皮卡限行的明确信号,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皮卡车型的购买力。1月至3月,皮卡累计销量完成13.5万辆,同比增长8.1%。分燃料类型看,汽油车和柴油车销量分别完成4万辆和9.1万辆,均呈不同程度增长。

      陈士华解释称,皮卡车型对于车辆动力有着更高要求,柴油车型的销量更多,这也是皮卡市场区别于其他乘用车市场的一大特点。

      在谈及二季度车市表现时,中汽协持谨慎乐观态度。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考虑到2023年同期基数较低,一季度取得的销量超10%的高增速是否可以持续仍有待观察。结合2023年下半年市场开始走高带动基数较大来看,今年的增长速度或将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趋势。

      新能源渗透率再创新高

      经过3个月市场发展,业内已悄然修正今年新能源车市场推广预期目标。此前,中汽协预计今年新能源车市场将贡献1150万辆。而本月以来多位业内人士预测,今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1300万辆,同比增长约四成。

      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车全年销量还从未突破千万辆大关。但早已摆脱补贴扶持的新能源车,却以最好的状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数据显示,3月,新能源车销量完成88.3万辆,同比增长35.3%,市场占有率达到32.8%。1月至3月,新能源车累计完成209万辆,同比增长31.8%,市场占有率达到31.1%。由此可见,无论是单月还是一季度,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均超过三成,这是历史首次。

      事实上,今年车市发展的一大悬念,正是新能源车单月市场渗透率能否突破40%大关。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不断丰富的产品阵容、持续提升的核心技术等利好因素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购买新能源车纳入自己的计划之列。

      当新能源车市场地位不断提升,自主品牌凭借着更先进的核心技术实力在市场竞争中握有发展主动权。1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六成,实现了在销量上对合资品牌的碾压。

      在此基础上,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表现如何?数据显示,1月至3月,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6.4%,远超整体车市平均增幅,市场份额达59.6%,同比上升7.4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在主要外国品牌中,与2022年同期相比,除韩系品牌销量呈两位数增长外,德系、日系、美系品牌市场份额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许海东表示,仅从数据结果上来看,部分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与其市场布局较慢有关,导致相关车型无法及时满足中国消费者的用车需求。但从长远眼光来看,外资车企正在电动化领域加大布局力度,其中不乏一些车企把研发团队放到国内市场,以期待能更好地洞察中国消费者用车趋势变化。

      记者梳理自主品牌3月销量发现,比亚迪、奇瑞集团等多家自主品牌销量同比增幅明显。与其他车企不同的是,一季度奇瑞集团累计出口达25.3万辆,同比增长超四成,依靠出口市场表现助推品牌销量提升。

      与传统燃料乘用车紧凑型占比最大不同的是,伴随着汽车消费市场转型升级,中级新能源车最受消费市场关注。调查发现,1月至3月,新能源乘用车中,各级别销量均呈正增长;目前销量主要集中在中级车,累计销售68.1万辆,同比增长57.2%。此外,中大型车和豪华车销量同比增幅均超七成。

      陈士华直言,自主品牌抓住了新能源车的先发技术优势,在核心技术掌控、研发能力以及新车开发速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就是最好的证明,“我认为这种势头会随着电动化程度的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新造车品牌受冲击

      在电动化进程中,得益于与生俱来的智能网联化技术优势,新造车品牌一度成为传统车企学习的对象,成为新能源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随着传统车企持续加强与科技公司的合作,智能化已不再成为新造车品牌的独有优势。受此因素影响,3月新造车品牌整体表现平平,仅3家车企销量破万辆,与此前新造车品牌动辄月销破万辆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

      具体来看,3月蔚来汽车销量11866辆,同比增长14.3%,低于新能源车整体涨幅。此外,3月哪吒汽车销量8371辆,同比下降近两成,引发消费市场广泛关注。

      当新造车品牌月销量普遍低于万辆,部分车企已面临较大生存压力。

      4月9日,悠遥科技以全体员工之名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告股东书,称公司近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年度销售目标制定不合理、财务管理混乱等情况在内。

      公开资料显示,悠遥科技成立于2018年,2020年与安徽合肥政府成立合资公司,全面开展研发生产以及整车出口业务。悠遥科技方面曾表示,利用3D打印制作生产车辆无需开模,可以降低80%以上的整车研发时间和成本投入。

      伴随着传统车企转型步伐加快,差异化优势锐减的新造车品牌接下来如何塑造新的市场定位,关系着其能否继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中国消费者报

吴博峰

关键字: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

    投诉通推荐
      热点投诉
        消费警示
          企业入口 |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声明
          Copyright © 2016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通   京ICP备16034287号
          客服热线:010-84649110      官方微博

          微信扫码  一键投诉

          关注微博  在线咨询